第442章 有眼神(1 / 2)
陈晓芯看过不少优秀的纪录片,虽然当时国内的优秀作品水平足够,但在纪录片这个领域,BBC才是真正的王者。
不得不承认,BBC不做妖的时候,实力还是顶级的。
无论从硬件和投入,还是叙事或艺术水平,BBC的纪录片都是独一档的存在。
不过国内的纪录片也有独到之处。
因为历史悠长的缘故,造就了丰富的人文积累,很多纪录片会不自觉地带着厚重的情感。
这会让不少观众感觉片子过于煽情。
不过这种情感在合适的时候,会让整部故事片充满了人文的关怀。
不仅用真实的展现来打动人,也用饱满的情感来感染观众。
陈晓芯心中有不少现成的模板,天州的这个宣传项目做起来就容易多了。
不用她去思考从哪里入手,也不用去构建故事框架。
甚至她还好奇地问:“这个节目有时间限制么?我的意思是,如果拍的内容过多,是不是不太合适?”
她得到的回答很有意思:“只要足够精彩,没有时间限制,但最好在分集中,每一集都保持情节的独立性,方便今后宣传和播放。”
这是把她当大牲口使唤啊。
要是可以,她就算弄成像电视剧一样的几十集,对方也只会拍手称快。
而且还会追问,“什么时候拍续集。”
知道了这个条件,陈晓芯心里已经有了底,她打算从自然,历史,人文,本地特色,四个方面来组织内容。
一共拍四集,再剪辑一集合集,和几个短片。
这样方便天州在媒体上投放,时间长可以用合集,时间短,像广告一样,可以用短片。
如果有专门的节目时间,可以播放整个系列。
陈晓芯心里已经对这部片子取好了名字,就叫大美天州。
天州省可拍摄的东西太多,陈晓芯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内容填充。
不过她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这个项目,也不是女团的专辑,而是康老头答应别人的主题曲。
制作方已经打电话来催了,要是再没有动作,那就很不礼貌了。
毕竟对方给了钱,而陈晓芯甚至连这部剧的内容都不知道,更谈不上写什么了。
康老头也是一直忙着女团,心思没有在这上面。
为了挽回态度上的缺憾,陈晓芯决定亲自到拍摄现场,和对方面对面沟通。
不过让她惊奇的是,这个约歌的剧组,居然是何诗晓去的那个剧组。
“正好可以顺便探班啊,不知道小何同学现在过得如何,我去了也许可以给她站个台。”
拍戏的剧组人员构成复杂,可以说是个小社会。
一般的剧组也有小几十人,像何诗晓去的这个,估计人数更多。
既然是个小社会,那么就肯定有不少蠢货和傻X,又不得不和这些人打交道。
这个世界就是这样,总会碰到糟心的人和事,避不了的,只能面对着解决。
陈晓芯感觉何诗晓这个新人肯定会碰到欺负她的事情,她好歹还有点小名气,说不定能帮上点忙。
陈晓芯没有通知她的舍友,一个人就赶到了片场。
这个地方是当地专门修建起来拍摄古装剧的。
和一般的影视城不同,这里的古代建筑装修得很精致,完全可以达到就算现在入住的日常生活标准。
陈晓芯没有具体的地址,看到路边的人群,就知道这是群演在等活儿。
她随便拉住一个人问:“明妃传在哪里拍啊?”
“哟,又是一个来碰运气的?”
一旁的高大男子笑着回答:“正好我们要去,跟着我们就是。”
“小姑娘长得真好看,我觉得有戏。”
“可不是,我看比那几个主演还好看。”
“好看就能演戏了?要这样的话,我们早就成名了。”
陈晓芯仔细打量了几个说话的群演,果然外形条件不错。
看来这帮人也有几分依仗。
“你们去剧组演什么?小兵吗?”
一个穿着紧身夹克的男的说道:“也不是小兵,是侍卫,你看我们都是高个子,导演要求的。”
“那你们在这里等什么?”
陈晓芯好奇,为什么这帮人有活了,还在等着接戏。
“当然等活干啊,我们也可以扎戏的,打着《明妃传》的演员名头,还能多接点龙套戏,说不定还能捞个小特什么的。”
陈晓芯深表理解。
群演都扎戏了,这行业环境真是一言难尽。
不过这帮人都挺欢喜的,看样子对这一行是真爱。
“明妃传很有名吗,我看你们用来找新戏好像效果挺好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