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章 自由心证(2 / 2)
“我们如果要推广戏剧,不应该将它放到装饰点缀的地位,这样反而是一种贬低。”
最后“贝哥”总结:“我个人对这首歌不是很感冒,虽然很多人说这是一首获奖大热歌曲。以一个国人的身份作为基本出发点,不太能接受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被这样粗糙地拿来做噱头。”
陈晓芯看了全篇,很明白这位“贝哥”说了那么多,其实都在为最后贬低“光亮”这首歌做铺垫。
避免被人洗脑,第一步就是简化信息,排除各种理由、借口、修饰,提炼主体和客体。简单来说就是“贝哥”觉得“光亮”这首歌不行,因为对传统文化不敬。
第二步呢,就是提炼出创作者的目的。有时候作者意图比较隐晦,但“贝哥”这篇内容不存在这个困难,很容易就看出他的目的是打压“光亮”及其词曲作者。
到了第三步,那就要问为什么?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。作为一个自媒体,表达出强烈的个人偏好,那他的目的就很容易分辨了:有人给钱让他这么做。
因此“贝哥”这样贬低“光亮”的原因就很明显了,有“光亮”的竞争歌曲,对手让他贬低一番,在市场上形成舆论。
不过这还不算完,还要防止别人在大脑里声东击西,那就要看“贝哥”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。这里的“贝哥”显然还没有这么高的段位,全篇爱恨分明,非常直接。
因此陈晓芯很容易就推断出,和“光亮”竞争的歌曲就在“贝哥”之前夸奖的曲目中。
按照粗略的印象,既然“贝哥”提到了创新,而且非常强调,那之前被他夸奖的歌曲中,涉及创新的曲目,基本可以确定就是“光亮”的竞争对手了。
至于第五步,对陈晓芯来讲就没那个必要的,依照个人经验,排除外界观点的干扰,判断“光亮”是不是真的存在“贝哥”所说的问题。
只要不是傻瓜都不会让自己的作品去故意贬低传统文化,但这东西很容易被人诱导。就像一个人做好事,然后忽然有个旁观者说:“他做了好事有利于自家小店的生意。”
这种个人自由心证的东西,很容易陷入阴谋论的场景之中。所以“贝哥”抓住了这个点,他不是蠢,而是坏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