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日月长黄曲(3 / 5)

加入书签

白兰为孙女。

隔着漫天的雨滴,白兰姑娘道“奶奶,白兰的琴艺是跟杨芸杨大嫂学的。”

“杨芸?这名字倒没听说过。你们随老婆子来,老婆子带你们去见样东西。。。”

夏金与白兰姑娘对视一眼,夏金走在前头,白兰.红樱.绿葵跟了上去。走的时候绿葵从石桌上背起了瑶琴。

雨一直下,风此时也掺和进来。有了风的加入,雨线倾斜凌乱。。。

华老夫人领着大家在回廊里走,一直走到靠西的尽头。西边是一片竹林,竹林间眺眼便看到了一座高大的楼坊。看着密密麻麻的雨线排满了视野,华老夫人道“你们几位敢不敢冒雨走到那座楼阁中?”

瞧华老夫人这话说的,应该是夏金白兰他们担心她能否淋雨走进那座阁楼。夏金道“这有什么不敢的。倒是华老夫人年事已高,淋雨的话怕感染风寒!”

华老夫人笑了,“夏金,这点风雨比起老婆子当年经过的大风大浪,可真不值一提。再说那天你给我体内输入真气,今早我又喝了点胡管家熬的参汤,感觉这身子骨硬朗多了。白兰姑娘,你送的那千年人参真的管效。瞧瞧,瞧瞧。”她第一个迈入风雨中。她一会儿老婆子,一会儿我的,呵呵,像个小孩子。。。

“绿葵,拿琴给我。”白兰姑娘忽然道。在绿葵解下背负的瑶琴后,白兰接过琴,追入风雨中,将琴举在华老夫人头顶。

华老夫人察觉是白兰用琴给自己遮雨,心中油然生起一片温暖。“白兰姑娘,谢谢你!”

“奶奶,你说什么谢呢?若是奶奶淋雨感染风寒,白兰真的会心痛!”白兰心怀赤诚的道。

华老夫人甚为感动。夏金,红樱,绿葵也走入风雨中。像他们这种习武之人,就算雨再大,淋透了身子,也是屁事没有。

在竹林中大约走了两百米,一座巍峨肃穆的建筑完全呈现在眼前,建筑的正门前蹲着两头石狮子,狮目圆睁,威严凛然!正门的上方用白色的颜料深刻着“孤魂祠”三个字。正门的两边同样用白描的手法刻着十个字“英灵入此间,来日共归乡”。。。夏金与白兰正纳闷的时候,华老夫人迈步走入祠堂。祠堂里边笔挺的站着两排手持长剑的青衣护祠弟子。当华老夫人经过时,护祠弟子齐齐躬身,齐声唤道“见过老夫人!”

“嗯”华老夫人应了声,回头看向白兰.夏金等人,“你们还愣着干什么,都进来啊!”

夏金白兰等人步入祠堂,祠堂内高阔宽敞,映入眼帘的竟是一排排,一纵纵触目惊心的先人牌位,和牌位旁摆放的竹筒。目测成千上万。这些牌位通体黝黑,牌位上的字迹也是用白蜡描写。那竹筒似是经过了一番特殊的防腐处理,闪着莹莹绿光。没有丝毫诡异阴森的感觉,给人的感觉反而是神圣庄严,令人崇敬。牌位的正前面,伫立着三根一米多高的敬香。香烟缭绕,烛火燃烧。华老夫人走到中间的香案旁,拿了些纸钱在烛火上点燃,然后放入火盆中焚烧。“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,那位中原武林大豪杰预言的少年英雄出现了,他叫夏金,就在你们面前。不久的将来,他将带领东海岛回到中原武林,那时你们大家亦可重返故里,葬入祖茔。请你们的在天之灵相互转告,慰藉等待!”

华老夫人向祠堂的英灵祷告完毕,又面对夏金和白兰等人道“这里供奉的都是当年追随先夫来东海岛的中原武林人士。他们死后化骨成灰,装入一节节竹筒中。灵位上刻有名字,竹筒上则详细的用朱刻写了姓氏,家乡地址,家中成员!”她耐心的讲解,给大家释疑。

夏金走到众多的牌位前,细细看去,果然发现竹筒上刻满了鲜红的楷字,他挑一块视线较好的竹筒读了起来,“刘义财,福建彰州人士。父母早逝,离开中原之前有两位兄长,刘义隆,刘义渠。现有儿子刘兴,孙子刘徐。”他读完,又瞧向旁边的竹筒。“胡娥,女,湖南长沙人氏,离开中原前父母尚在,父亲胡牛宝,母亲云子君。现育有子女二人,宋霞,宋云。有孙数人,宋望归,宋盼归,宋早归。”夏金又瞧向左边,一个熟悉的名字吸引了他的视线。他走了过去,心怀敬意的竖眼读到“华震南之灵位。华震南,广东广州人士,华家剑法创始人。是位孤儿,由叔叔华九州抚养成人。后离奇失踪,生死不明。有儿华海澜,孙子华念青,孙女华丹兰。”

“竹筒中装的乃是先夫的衣物化为的灰烬。过些日子,我想派人去思卿崖下将先夫的遗骸取回火化,装入竹筒中。”华老夫人讲解着,语声中带着伤感。

华震南前辈,是夏金出现在东海岛后见到的第一个人物。虽然当时华震南前辈已是一堆骸骨。但夏金在了解了他生前的事迹后,对他大为敬仰。他不觉悲从中来。。。随后,他又看向下面的牌位和竹筒,不禁大皱眉头,深感困惑,“不孝子华海澜之灵位。。。老夫人,这?”夏金转眼去瞧走过来的华老夫人。

“我儿华海澜为了阻止陈欠扁独立东海岛,遂和他媳妇去名剑山庄刺杀陈欠扁。不料他俩反被陈欠扁使用毒计杀害,死无全尸。他对得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